冯其庸,号宽堂,斋名瓜饭楼。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市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7年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49年4月22日迎接解放军渡江,随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1954年8月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等职。现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等职。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12月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0月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冯其庸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家、红学泰斗,在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考古学、文物学、书画、诗词以及西部文化艺术历史等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冯其庸先生曾两度赴美在哈佛、耶鲁史坦福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1984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鉴定《石头记》乾嘉钞本,任专家组组长,达成两国联合出版协议。曾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1996年,他应邀访问德国、法国,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
冯其庸先生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沧桑集》、《论庚辰本》、《石头记脂本研究》、《论红楼梦思想》、《梦边集》、《漱石集》、《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瓜饭楼诗词草》等专著35种45册。
冯其庸先生曾不远万里,十进新疆,越天山、上昆仑、穿沙漠、登帕米尔高原,并尽数年之力,绕塔里木盆地考察一周。他还纵向和横向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两度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达了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到敦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完成了对玄奘取经之路和西部文化历史、宗教、艺术、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探明了淹没于历史烟云的玄奘取经回归的山口古道及回归长安的路程。其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索求实精神,可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冯其庸先生学养深厚,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文史探微、戏剧评论、艺术创作,无所不能,广博精进,结出了辉煌硕果,有《瓜饭楼丛稿》33卷、《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30卷、书画摄影集5卷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冯其庸先生最青睐的屈原诗句正是其一生不懈追求探索的写照。
诲人一甲子,半生寄国学。“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冯其庸的卓越成就,将成为学术史和文化史上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