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对师长的感情可谓至老弥笃。对于有才华的年轻人,作为长者的冯其庸更是充满爱心,热心提携。
著名历史小说家凌解放(二月河)说,冯其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指导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二月河只有高中学历,虽然一直苦苦执着于四大名著研究,却苦于无人指引。上世纪70年代末,冯其庸推荐他加入红学会,并建议他在红学之外尝试小说的创作。1985年冯其庸来到南阳,阅读了二月河的红学论文和小说《康熙大帝》后,冯其庸对二月河说:“这(写小说)是你的事业,你的前途。”按照冯其庸的建议,二月河鼎力创作了大量优秀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爝火五羊城》、《光绪皇帝》等均获得极大的成功。
谭凤嬛的《红楼梦》人物画在国内手工艺界独辟蹊径,堪称一绝,她的成功离不开冯老的关爱和指点。谭凤嬛出生在河北滦平山区农村,家境贫寒,少时即习画画,学过剪纸,搞过烙画。1992年10月,扬州举办“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冯其庸建议谭凤嬛将烙画作品“《红楼梦》十二金钗”,放到会议上展出,使她的烙画开始走向世界。后来,冯其庸又建议她烙画的材料改用细绢,并建议她走传统中国工笔画的路子,还为她引见了老工笔画家晏少翔先生和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使谭凤嬛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
纪峰是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孩子,少时即喜雕塑,他的成长也离不开冯其庸的提携。1990年,纪峰报考中央美院雕塑系未成,后进入韩美林工作室,师从韩美林先生学习雕塑绘画。同时拜冯其庸为师,周末随冯其庸绘画、读书。冯其庸就“如何塑出中国人的气质和神韵”这一论题与纪峰有过深入讨论,给了他颇多教益。冯其庸还带着纪峰赴甘肃、新疆等地考察古代雕塑,并推荐他为启功、钱仲联、季羡林等名人大师塑像,在与大师的互动中他的技艺不断提高,作品受到大师们的肯定和人们的赞誉。